怎樣不斷有神憐憫心腸

作者:Marie

題目:怎樣不斷有神憐憫心腸

路 22:19-20

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,你們也應當如此行…我的血…,是為你們流出來的。

每當我聽到這段經文的時候,總會覺得是一個命令,是一個要求,感覺到有一份壓力,你們會不會也有同感呢?

從小到大,世界都在教導我們什麼都要為自己爭取,所謂要贏在起跑線上,幼稚園時就要爭考第一,為要考進 Band 1 小學;小學時要努力讀書,要動靜皆宜,為要考進 Band 1 中學;中學後要更加努力,為要考進大學讀到理想的科目。

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裡,會覺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,是全靠自己的努力所達成的。有好的成績,上好的大學,所得的成就和恩賜,都是靠自己辛苦得來,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的,跟其他人沒有關係,怎會跟別人分享成果呢?更不用說“付出”了。這個也是我以前的影子。

相反地,在這段經文裡,我們看到主耶穌不單是付出,而且是一個終極的付出,他竟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,還要我們效法他的榜樣去為人捨命,這要求真是違背了人的本性。

聖經記載,主耶穌在地上三年多的傳道生涯中,付出了不少時間四處去傳道,醫病,趕鬼,還花了不少心血培育了十二個門徒,最後在十字架上擺上自己的生命,為要拯救我們每一個人。

究竟背後有什麼動力驅使主耶穌可以這樣“盡”去付出呢?
記得我十八歲左右就去教會,之前我們一家人都是跟著媽媽的傳統習俗去拜偶像。在教會慕道期間,我不明白這位主耶穌為什麼要為我的罪而死,而當時,我還不覺得自己是個罪人。後來聖經給了我以下答案:羅 5:8

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,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。

原來是因為神愛我們,可是,我跟神互不相識,為什麼神又這麼的愛我,要為我作出這樣終極的犧牲呢?

記得牧師講過,有愛才會有動力,“愛”可以賦予我們很大的動力。

舉個例子,當你深愛一個人的時候,就是為她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,相信談過戀愛的人會深深地體會過。如果是下大雨,你的女朋友沒有帶雨傘,打電話叫你把雨傘帶給她,你會快跑地把雨傘送去給她。見到她時,雖然你已經在喘氣,但你心裡還是甘甜的,是嗎?你不會在聽她的電話時說:“你真是麻煩!”,對你的妹妹可能會這樣講,但你絕對不會跟你親愛的女朋友這樣講。

所以,如果沒有愛,我們就會好像在應付一個要求或是命令,感到有壓力,只能敷衍一下,就不想再付出,也不會說什麼“赴湯蹈火”,更不用說“捨命”了!相反,有愛就會為對方付出,而且可以付到盡,就好像神對人的大愛,願意犧牲祂的獨生子主耶穌,為要拯救我們這班罪人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

那麼,我們作為神的兒女,又可以怎樣不斷地擁有神這份愛呢?羅 5:5

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

聖經又說“神就是愛”,神是愛的源頭,我們每個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,是沒有這種捨己的愛。所以,我們可以祈求神把祂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。

從聖經可以看到,神的愛也彰顯在對人的憐憫和慈悲當中。

那麼,我們又怎樣才能不斷有這份憐憫慈悲的心腸,使我們可以不斷地付出,關心別人?太 14:14

耶穌出來,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

1) “出去”—就是離開你熟悉的地方,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;也可能是離開你覺得舒服的地方,去到一個不太舒服的地方。所以,當你要出去,你可能會感覺到害怕,很不舒服。

幾年前在國內,我逢星期五要獨自一人去一個商場的英語角,而坐的公車就好像香港六、七十年代的公車那樣殘舊擠逼,沒有空調。個子矮小的我,夏天塞在車箱裡,真的是滋味無窮!英語角有五十至八十人,大多是下班來的年輕打工仔,當中不知道誰對福音有興趣,其中也有的是來認識男女朋友的。

所以,我每次出去時都有點害怕,就來到神的跟前這樣禱告:“神啊!我一個人出去,其實也挺害怕的,但為了你的福音的緣故,求你與我一同去,在這人海茫茫中,在黑暗勢力裡爭戰,從撒但手中把人的靈魂搶救出來。神啊!祈求你帶領我接觸到追求生命的人!”,就是這樣地勉強自己出去,因為聖經這樣說:提後4:2

務要傳道,無論得時不得時,總要專心。

就是這樣憑著信心,懇求神與我一起“出去”。

2) 除了“出去”之外,經文還有“看見”,這字可翻譯為“知道,理解”等意思,不只是跟人打個招呼,而是要跟他們認識,打交道。當你願意花心思認識對方的時候,才能明白對方內心的苦況,否則,你很難會對他們動“憐憫”之心。這個詞也有翻譯為“動了慈心”,比如:那個好撒瑪利亞人動了慈心;父親對浪子動了慈心。

我們再來看看另一段經文:太 9:35-36

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裡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他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

這裡,我們可以看到,耶穌不單有“出去”,而且“走遍各城各鄉”,多麼的勞苦啊!這裡也出現了“看見”和“憐憫”這兩個詞。

耶穌為什麼會憐憫他們呢?他看見了什麼?
他看見的不是表面的東西,而是看見人生命內心的情況—“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”

所以,我們怎樣可以不斷地有這份憐憫的心腸呢?

不是單單坐在家裡祈求神賜給我們這份憐憫的愛,而是要有行動,要走出去,要離開我們的安樂窩,出去傳福音,去關心別人肉身和靈命的需要,我們才可能接觸到許多的人。

神會打開我們的心眼,看到人生命在困苦流離的光景,那麼,心裡就自然會萌生出憐憫之心,感受到他們的生命是很需要福音,需要神的拯救。

上星期探望一對夫妻,本來只打算把一年前嗮好的相片送回給他倆,沒想過在傾談之間,才知道他們過去在國內曾飽受文化大革命的創傷,來了香港十多年,在醫療服務上也受了不少氣,得不到應有的安排。看到他們在身心靈都是困苦流離,很自然就動了憐憫之心,心裡默默祈求神教導我如何繼續關心他們,跟他們交朋友。

我們再看看:太 9:37-38

於是對門徒說:要收的莊稼多,作工的人少。所以,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

我常常會想,為什麼主耶穌會見到那麼多可以收的莊稼,但是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卻看不到這種情景呢?

我們傳福音許多時都是食白果,被拒絕,感覺沒什麼人想要福音。是否我們沒有走出去,去到一些陌生的地方,陌生的群體?是否我們只是跟他們吃吃玩玩,只是表面的交流,沒有找機會進入他們的內心,因而看不見他們心靈的困苦流離?

回想以前外出旅遊,當地的人問我是不是中國人,我就會立刻回答說:“不是,我是香港人!” 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,電視上看到英國總督和官員坐船離開香港的那一刻,我流淚,是因為我捨不得英國的統治。可見,當時的我是不喜歡中國的統治,不太喜歡中國的同胞,甚至骨子裡有點藐視他們。但經過多年在國內生活,認識多了國內的情況,明白多了許多同胞心裡的想法和遭遇,開始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無奈和困苦,甚至有時候會為他們流淚禱告。

深深相信,這改變是神憐憫的愛澆灌在我的心裡面,使我很願意去關心他們,去服侍他們,把福音傳給他們,希望他們的心靈可以脫離這種困苦流離的狀態,跟我們一樣投進神愛的懷抱裡。

總結:

祈求神幫助我,每一次來到聖餐座前,聽到路 22:19-20 這段經文時,不會再覺得是一個要求,感到有壓力,而是看到神對我憐憫的愛,毫無保留的愛,就樂意走出去,到陌生之處,為別人救恩的緣故不斷地付出,也不會感到厭倦。就算我們的肉體會疲倦,求神幫助我們的心靈不要厭倦,反而是“一天新似一天”,屬靈的生命和心腸不斷地被神更新改變!

 

回到分享目錄